您现在的位置: 苏木 > 苏木炮制 > 正文 > 正文

翁牛特旗探索实施以工代赈治沙模式农牧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9/17 12:39:32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资料照片在如火如荼的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中,赤峰市翁牛特旗积极创新防沙治沙机制,打破以往“企业干、群众看”治沙格局,在全区率先探索实施“以工代赈”治沙模式,通过有偿劳动让农牧民由治沙“看客”变为治沙“主角”,构建起全民参与防沙治沙新格局,实现治沙致富双赢。11月30日,塞外翁牛特气温骤降、寒风凛冽。在格日僧治沙项目区,布日敦嘎查上百名农牧民仍在坚守工地施工作业,他们抢抓工时打孔插黄柳、铺设草方格,力争在大雪来临前完成固沙造林任务。该项目总投资.62万元,由格日僧苏木布日敦嘎查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实施,9名牧民入股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其余群众投工投劳获得劳动报酬。嘎查常住人口户、人,除老弱病残及外出人员外,其余余人全部参与项目。牧民那存格希格开着贷款买来的拖拉机,连人带车投入项目中。他说:“我每天纯收入有元,与之前给治沙企业打工相比,一天至少多赚元,既守家在地又收入稳定,大伙都愿意干治沙。”今年37岁的敖其尔是入股牧民之一。他说,入股的30万元最近能回本,等来年黄柳萌芽时就净赚利润了。作为赤峰境内沙地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难的地区,10月中旬以来,翁牛特旗投资.38万元,探索实施“以工代赈”治沙模式,采取“小切口介入、小步子快跑”办法,从今年内蒙古东部草原沙地综合治理25万亩任务中,拿出6.2万亩,交由沙地所在的格日僧、乌丹等9个苏木乡镇19个嘎查村集体组织实施,发动农牧民群众以沙地、资金、投工、机械等入股方式自愿就近参与治沙。此外,在5年封育禁牧管护期内,还由农牧民承担日常管护,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持续发挥赈济作用。翁牛特旗林草局局长陈宗涛介绍,“以工代赈”治沙机制已初步显现成效。首先,打破以往单一采取企业中标治理沙地局面,省去招投标程序,降低成本,加快了开工速度;其次,将20%项目资金作为工资直接支付给农牧民,避免“中间商赚差价”,最大限度调动了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第三,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由农牧民一肩挑起沙地治理与日常管护双重责任,进一步巩固防沙治沙成果。翁牛特旗探索推行“以工代赈”治沙模式以来,累计为余名群众发放劳动报酬万元,人均月增收多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沙地治理5.9万亩,占全部6.2万亩沙地治理任务的95%。(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魏那王塔娜)来源:草原全媒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umuf.com/smpz/115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苏木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