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
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 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的,是中国具有 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茅盾文学奖当时规定每三年评选一次,现每四年评选一次。参评作品需为长篇小说,字数在13万以上的作品。能够获得茅盾文学奖是对一个人写作能力的极大肯定。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代表着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 水准,至今评选了约50部作品,经历时间的淘选,你看过几部,对哪几部记忆犹新呢?
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一共有6人获得了该奖项。
1、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百花文艺出版社
小说以年冬工作组来到四川农村开展整顿工作为背景,描写老农许茂和他的几个女儿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十年动乱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及农民的抗争和追求。原是农村积极分子的许茂在是非颠倒的年代里变得孤僻自私,暴躁不安。他的四女儿许秀云的遭遇最为不幸。作品从秀云的婚姻波折中透视出这个偏僻山村所发生的政治风暴,反映出深广的时代内容。
2、魏巍,《东方》,人民文学出版社
魏巍曾写过我们课本的一篇小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本书也是以中国人民 抗美援朝为背景,深刻再现在那火红的岁月中,一位普通的 战士的战斗和情感历程。通过对朝鲜战场和中国农村生活的描写,全面反映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3、莫应丰,《将军吟》,人民文学出版社
该书以空军某兵团司令员彭其受迫害的经历为主线,通过3位将军的命运遭际,歌颂了老一代革命家在生死考验下的原则性和斗争性。小说不仅以诗意化的理想表达了一位正直将军在特定年代的内心悲愤,而且通过立体化的人物群像塑造,再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生活。
4、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中国青年出版社
《李自成》是描写明末农民起义的长篇巨制,小说以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军抗击明王朝官兵的斗争为主要情节,同时,辅之以崇祯皇帝指挥追剿“流贼”,以及张献忠、罗汝才起事、洪承畴东征等次要情节,展示了明末农民起义摧枯拉朽的伟大力量和农民军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同时也描绘了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和官军从将领到士兵的骄惰本性,从而也揭示了明王朝覆灭的历史必然性。当然,小说也揭示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即不重视根据地的建设,流寇主义与轻敌思想严重等。
5、古华,《芙蓉镇》,人民文学出版社
《芙蓉镇》以湘南一个小山镇的青石板街为中心场地,以"芙蓉姐"勤劳发家,却招致不幸的故事做"引线",缝串起与之相关相连的一组人物,并由这些遭遇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组成一个小社会,通过这个小社会,写走动着的大时代。小说从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一直写到20世纪七十年代末,足足跨了十六个年头,举凡小小芙蓉镇的政治风云、人事浮沉、爱情纠葛乃至经济生活和文化活动。
6、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以某大型军工动力厂党委书记兼厂长于而龙回到阔别三十多年的游击根据地查找暗杀自己妻子芦花的凶手为线索,通过对他回故乡三天之中的经历、见闻、联想、回忆等的叙述,概括了近四十年间的社会生活内容。
( 届茅盾文学奖领奖现场)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仅有3人获得了该奖项,也是目前为止获得该奖项人数最少的一次。
1、李准,《黄河东流去》,北京出版社
该书以年日本侵略军进入中原,溃退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扒开黄河花园口大堤,淹没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四十四县,一千多万人遭灾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黄泛区人民从年到年经历的深重灾难和可歌可泣的斗争。
2、张洁,《沉重的翅膀》(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张洁是 一个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女作家,我读过她的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
《沉重的翅膀》以七、八十年代之交,我国高层领导——重工业部正副部长间围绕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展开的一场“鏖战”为主线,自上而下地表现该部、部属曙光汽车制造厂及其基层班组的整顿、改革,笔触所及,从人物的世界观到方法论,人物间的政治关系至婚姻家庭关系,从政治、经济领域至哲学、伦理学、民俗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内的种种问题,同时,还顾及到方兴未艾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形势。
3、刘心武,《钟鼓楼》,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截取北京钟鼓楼下一个四合院里九户居民,在年12月12日晨5时至下午5时这一天当中的日常生活,在一个时间线内,交织了不同场合发生的故事来展示丰富的生活图景。翻译、大学生、工人、医生、演员等各式各样的人物齐聚一堂,让人眼花缭乱,作者用浓缩的半天展现了北京的社会百态,被评为“北京清明上河图”。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领奖现场)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有7人获得了该奖项,其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至今仍然感动着许多人。
1、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文革的余波仍在社会各个角落震荡,无情摧毁着每个人的生活。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孙少平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即使在好友田润生面前也不愿展露寒酸的一面。他和地主家的女儿郝红梅虽然身份有着天壤之别,类似的心境则让他们彼此相知。哥哥孙少安是家里的脊梁骨,父亲的意外去世让他必须选择更加坚强,他与润生的姐姐田润叶青梅竹马,互有好感,怎奈那时的爱情身不由己,有情人儿往往无法走到一起。两兄弟以各自的方式闯荡生活,经历着爱情、人生的嬗变……
2、凌力,《少年天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少年天子》讲述面临明、清鼎革之际的严峻局面,顺治励精图治,力求变革,但不断受到朝庭保守势力的阻挠,最终以政治上的失败、爱情的幻灭,走完了他短暂的一生。
3、孙力、余小惠,《都市风流》,浙江文艺出版社
《都市风流》这部小说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塑造了从大杂院居民到身居要职的一市之长、从摆摊的大学生个体户到高级工程师、从崇尚性解放的流行歌星到市长家的"公子"、"千金"等近四十个身份各异的栩栩如生的人物。
4、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人民文学出版社
《第二个太阳》讲诉了一支解放军部队从攻占武汉到进军湖南的行军中,师部梁政委、陈师长率队追击敌人,遇河水暴涨,敌军猛烈火力阻击,还有拥挤和混乱的渡口、敌机的轰炸,第六连与第七连为"谁先过河"发生争执;其间穿插本地籍"解放战士""湖南好"的家乡自豪、与东北籍战士因不习惯南方气候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他们在战斗中精神升华的重建友谊。
5、霍达,《穆斯林的葬礼》,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该书讲述了北京一个回族家庭六十余年间的兴衰历史,是一个爱情悲剧。小说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用中国传统的两个意象玉和月代表韩子奇和韩新月,穿插记叙前后两代人的身世,并穿插地为读者介绍了回教礼节及回族习俗。
荣誉奖
6、萧克,《浴血罗霄》,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小说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罗霄纵队为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决策北进,以罗霄纵队司令郭楚松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7、徐兴业,《金瓯缺》,海峡文艺出版社
本书描写的是十二世纪初、中叶宋、辽、金之间长达数年的战争,《金瓯缺》就是以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为背景,形象地再现了在我国辽阔的疆域上曾经并存过的辽、宋、金三个政权和它们的兴衰变化,塑造了一批"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民族英雄。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领奖现场)
第四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共有4人获得了该奖项,其中陈忠实的《白鹿原》名气 。
1、王火,《战争和人》(一、二、三),人民文学出版社
《战争和人》以国民党上层官员、法学权威童霜威及其儿子童家霆的家庭变故和人生遭际为主线,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南半个中国的全景画卷。
2、陈忠实,《白鹿原》(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白鹿原》该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通过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化。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白鹿两家矛盾纠葛组织情节,以反映白嘉轩所代表的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在时代变迁与政治运动中的坚守与颓败为叙事线索,讲述了白鹿原村里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之间的故事。
3、刘斯奋,《白门柳》(一、二),中国青年出版社
《白门柳》共3册,分别为:《夕阳芳草》、《鸡鸣风雨》、《秋露危城》。作品讲述的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中的三大名妓柳如是、李十娘、董小宛以及名士钱谦益与时代、命运奋力抗争的故事。
4、刘玉民,《骚动之秋》,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讲述了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村面貌和人际关系的巨大变化,一个"农民改革家"岳鹏程在改革家乡面貌中激起的种种骚动。主人公岳鹏程既是一位名扬八方的农民企业家,又是一个称霸一地的土皇帝;既是一位新时代的弄潮儿,又是一个旧观念的继承人。他敬仰父亲的革命生涯,却与父亲水火不相容;他欣赏儿子的聪明才干,却与儿子不共戴天。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领奖现场)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一共有4人获得了该奖项。
1、张平,《抉择》
《抉择》主要讲述了中阳纺织集团公司工人闹事,捅出了公司领导层的腐败问题后,市长李高成开始秘密调查。结果发现,他的老部下、老上级以及他的妻子都与这案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办?在老百姓与亲朋戚友之间,他必须作出抉择。他最终选择了人民,而人民也选择了他。
2、阿来,《尘埃落定》
小说讲述了一个声势显赫的藏族老麦其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然而就是这个傻子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不以常理出牌,在其余土司遍种罂粟时突然建议改种麦子,结果鸦片供过于求,无人问津,阿坝地区笼罩在饥荒和残废的阴影下。大批饥民投奔麦其麾下,麦其家族的领地和人口达到空前的规模,傻子少爷因此而娶到了美貌的妻子塔娜,也开辟了康巴地区 个边贸集市。傻子少爷回麦其土司官寨,受到英雄般的待遇,也遭到大少爷的嫉妒和打击,一场家庭内部关于继承权的腥风血雨悄然拉开了帷幕。 在解放军进剿国民党残部的隆隆炮声中,麦其家的官寨坍塌了。纷争、仇杀消失了,一个旧的世界终于尘埃落定。
3、王安忆,《长恨歌》
《长恨歌》描写了“上海小姐”王琦瑶一生曲折跌宕的经历,她平凡而又坚韧,在历经爱情和婚姻的几次失败后仍顽强地活下来,但 却落得不为人知地被杀死在家中的悲惨命运。
4、王旭烽,《茶人三部曲》(一、二)
作品展示了杭州一个茶叶世家的兴衰沉浮,着重通过忘忧茶庄三代茶人的命运悲欢的展示,对茶的精神、茶人精神的透视,演绎出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具有永恒价值的中国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人类文明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之魂。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领奖现场)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一共有5人获得了该奖项。
1、熊召政,《张居正》,长江文艺出版社
《张居正》共有四卷, 卷《木兰歌》是变法的前奏,主要叙述着在隆庆皇帝病重去世和皇权变更的特定情况下,高拱、张居正、冯保之间的争斗和权力三角的逐步成型。第二卷《水龙吟》明写京城里“胡椒苏木折棒事件”所引起的一系列纷争,暗写张居正借“京察”整饬史治的机会建立和巩固自己的政治权力。这一阶段中,李太后、张居正和冯保三人的权力关系中逐渐趋向稳定。第三卷《金镂曲》是在权力三角关系稳定后,叙述了张居正变法最艰难的攻坚阶段。第四卷《火凤凰》描写的就是随着小皇帝长大而逐步收回皇权,权力“铁三角”随之瓦解进而导致变法迅速失败,保守势力全面复辟。
2、张洁,《无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小说以女作家吴为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的两次婚变,以及祖上四代女性的爱情婚姻遭际,饱含了女性的自省及对真爱理想的追求,并毫不气馁地呼唤着人类精神家园的根。全书分三部,计八十余万字。
3、徐贵祥,《历史的天空》,人民文学出版
作品以抗日战争为主要背景,刻画了梁必达(梁大牙)、陈墨涵、朱预道(朱一刀)等抗日军人形象,展示了一帧雄阔壮烈的民族战争画卷。乡村青年梁必达等人因逃避日军追杀,到凹凸山投奔国民党军,阴差阳错闯进了八路军的根据地,从此就走向了战争和政治。他逐步显示了 的品质和卓越的智慧,由一个不自觉的乡村好汉成长为一名足智多谋的指挥员,最终修炼成为一名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斗争艺术的高级将领。
4、柳建伟,《英雄时代》,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描写了党的高级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陆震天的养子和儿子:英雄时代史天雄和陆承伟这一对异姓兄弟不同的人生经历和道路。他们在红色家族中成长,经历了十年浩劫后,陆承伟从美国学成归国,成为金融投资业的弄潮儿;史天雄则由当年对越战争中的英雄走上了仕途,成为国家电子工业部的副司长。
5、宗璞,《东藏记》,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人物以明仑大学历史系教授孟樾,夫人吕碧初和女儿孟离己、孟灵己等一家人为轴心,放射至孟樾教授的亲朋好友同事周围近百人,写出从京城南下的一群知识分子,在抗日战争中的个人遭遇、情感经历,以及心灵成长的历史。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领奖现场)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一共有4人获得了该奖项。
1、贾平凹,《秦腔》,《收获》杂志、作家出版社
《秦腔》以两条线展开,一条线是秦腔戏曲,一条线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两条线相互纠结,在一个叫清风街的村庄里演变着近三十年的历史。清风街有白家和夏家两大户,白家早已衰败,但白家却出了一个 的秦腔戏曲演员白雪,白雪嫁给了夏家的儿子。夏家家族两代人主宰着清风街,而两代人在坚守土地与逃离土地的变迁中充满了对抗和斗争。三十年里,清风街以白、夏两大户以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大转型给农村带来的激烈冲击和变化,加上农民与土地之间的难舍情怀,土地的流失,清风镇上人们的勾心斗角,给农民带来的心灵惊恐和撕裂。
2、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收获》杂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小说以一位年届九旬的鄂温克族 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口吻,讲述了一个弱小民族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
3、周大新,《湖光山色》,《中国作家》杂志、作家出版社
小说以亚洲 水库——丹江口水库为地点,描述一个曾在北京打过工的乡村女性暖暖与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屈经历。讲述了一个关于人类欲望的寓言。
4、麦家,《暗算》,《钟山》杂志(发表篇名为《暗器》)、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暗算》讲述了具有特殊禀赋的人的命运遭际,书写了个人身处在封闭的黑暗空间里的神奇表现。破译密码的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和神秘感,与此同时,人的心灵世界亦得到丰富细致地展现。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新闻发布会)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一共有5人获得了该奖项。莫言后来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 个获得该殊荣的作家。
1、张炜,《你在高原》
《你在高原》中塑造出大量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独具特色。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以宁、曲两家故事作为主线,讲述了“高原”人们的生存方式,并在其中穿插了家族历史与祖辈和父辈的悲剧人生。
2、刘醒龙,《天行者》
《天行者》以中国20世纪90年代贫乏的乡村教育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在贫苦生活中无私为乡村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民办教师为求转正而发生的辛酸故事,也反映出被人们遗忘已久的乡村民办教师曾有过的艰难历程。该书秉承了作者现实主义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3、莫言,《蛙》
《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4、毕飞宇,《推拿》
《推拿》围绕着“沙宗琪推拿中心”的一群盲人推拿师展开。推拿中心里每一个盲人推拿师或多或少都有一段正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生活。他们小心翼翼地争取自我的独立和尊严,为了可能的尊重,他们弹精竭虑。
5、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被称中国版《百年孤独》,分为两部:《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上部“出延津记”讲述的是在二十世纪前期的河南农村,一个孤独无助的农民---吴摩西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 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下部"回延津记"记述了吴摩西养女巧玲的儿子牛爱国,同样为了寻找与人私奔的老婆,走向延津的故事。一去一来,延宕百年。故事看似简单,但回味悠长。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领奖现场)
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篇目(—),一共有5人获得了该奖项。
1、格非,《江南三部曲》
江南三部曲分别是指:《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人面桃花》写的是民国初年的知识人对精神世界和社会理想的探索;《山河入梦》写的是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梦想和社会实践,而《春尽江南》则对准了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
2、王蒙,《这边风景》
小说以新疆农村为背景,从公社粮食盗窃案入笔,用层层剥开的悬念和西域独特风土人情,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同时也反映了汉、维两族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真实生活,以及两族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关爱。
3、李佩甫,《生命册》
这是一部自省书,也是一个人五十年的心灵史。追溯了城市和乡村时代变迁的轨迹,书写出当代中国大地上那些破败的人生和残存的信念。在时代与土地的变迁中,人物的精神产生裂变,都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在这些无奈和悲凉中,在各种异化的人生轨迹中,又蕴藏着一个个生命的真谛。
4、金宇澄,《繁花》
《繁花》的叙事时间为上海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全书连首尾三十三章,每章又基本分为三节,阿宝、沪生和小毛则是贯穿首尾的三个主要人物。以大量的人物对话与繁密的故事情节,像"说书"一样平静讲述阿宝、沪生、小毛三个童年好友的上海往事。小说结尾,阿宝与沪生依照小毛的遗言,去帮助法国人芮福安和安娜,这两位法国青年借宿在小毛的房子里,雄心万丈地准备写一个上海剧本,法国工厂主爱上了中国的纺织女。结尾处这个故事像一出寓言剧,作者暗讽时下流行的上海传奇,不过是一些滥俗的套路,仿佛出自外国人的手笔,对于真实的上海的不了解
5、苏童,《黄雀记》
小说讲述了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奸案引发的命运纠结史。香椿树街鼎鼎有名的纨绔子弟柳生强奸了一名少女,却让普通少年保润替其坐牢。最终,保润杀了柳生。主题涉及罪与罚,自我救赎,绝望和希望。
奖项之最
最年轻获奖者:年古华(40岁)
最年老获奖者:年王蒙(81岁)
获奖次数最多:张洁(两次)
篇幅最长获奖小说:张炜《你在高原》万字
篇幅最短获奖小说:古华《芙蓉镇》16万字
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年)1、《人世间》(梁晓声)
梁晓声是当代文学作家,原名梁绍生,现任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代表作品雪城》《返城年代》《今夜有暴风雪》等。
《人世间》是梁晓声在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历经数载,共计万字,描写了从20世纪70年代到改革开发后的生活变迁,以北方城市一位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线索,揭示了劳动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努力和社会生活的进步。堪称是“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
2、《牵风记》(徐怀中)徐怀中出生于年,河北邯郸人,是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少将军衔,先后出版了《我们播种爱情》、《徐怀中小说选》、《西线轶事》和《底色》等作品。
《牵风记》于年12月出版,讲述了一段在战争期间发生的战地歌故事,聪明灵动、冰清玉洁的汪可逾与文武双全、儒雅健谈的齐竞因一曲《高山流水》相识,而后经历一些列的突发事件,展开了对战争和人性的思考。
3、《北上》(徐则臣)徐则臣,年出生,江苏东海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人民文学》副主编,代表作品有《耶路撒冷》《王城如海》《跑步穿过中关村》《青云谷童话》等。
《北上》是徐则臣历时4年完成的长篇作品,围绕一条京杭大运河数个家族之间的百年恩怨。以双线叙事的方式,描绘依靠大运河的多个故事片段,最终拼凑成一幅完整的叙事长卷。
4、《主角》(陈彦)陈彦,年出生在陕西镇安,现任一级编剧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多次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等戏剧,小说《西京故事》《装台》等。
《主角》以秦腔名伶忆秦娥五十余年的人生际遇和兴衰起伏来展现秦腔及大历史的起起落落。丰富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以中国古典审美方式讲述的“中国故事”。
5、《应物兄》(李洱)李洱,年出生于河南济源,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现就职于中国现代文学馆,代表作品有《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等,出版了《李洱作品集》。
《应物兄》是李洱历时十三年的作品,90万字,展现30多年来知识分子的生活经历,也被视为“升级版《围城》”,记叙了形形色色的当代人与主角应物兄的命运相关联,从多个人物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整体情况。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