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苏木 > 苏木性味 > 正文 > 正文

三時知識草木染色蓝草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7 13:14:56

草木染

草木染,即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布料上色的方法。古代使用的主要植物染料有:红色类的茜草、红花、苏木;黄色类的郁金、荩草、栀子、姜金和槐米;青色类的用蓝草制成的靛蓝,黑色类的皂斗和乌桕等等,它们经由媒染、拼色和套染等技术,可变化出无穷无尽的色彩。

大自然恩赐的色彩无穷无尽,我们祖辈的智慧,将这些草木汇聚的能量川织到我们生活之中。这能量看不到,当你与它相接,却能真切感受。

作为草木染色的第二辑,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

相传,民间有一对青年夫妻,日子过得很艰苦。一天他俩在田里干活,忽然走来两个衣裳破旧的人,一个眉粗眼大,持着个破烂袋,一个是面目清秀,腰里挂着个宝葫芦,开口就要讨饭吃。心善的夫妻二话没说把准备自己吃的两只黄面笼糕给了他们,自己饿着肚子。这俩人高兴地边吃边唱:“我有一棵草,染衣蓝如宝,穿得化化烂,颜色依然好。”边走边撒下许多小草。

冬去春来,这里长满了许多草,锄也锄不掉,夫妻俩觉得奇怪,丈夫忽然想起这草是去年那两个人撒下的,听他们唱着说,可以染色,然后夫妻俩割下草,沤在两只大缸里,第二天缸中水变蓝了,但染不上色,心想这下可上了当。没过几天,晚上刮起了大风,刚睡下,门外有人敲门,说要借一宿。这对夫妻便起床开门点上油灯一看,是去年讨饭的,看他们可怜就把客人留下来,安排他们睡在大缸上并铺了玉米秕子和稻草,用刷墙多余的一袋石灰粉垫在草下做枕头。小夫妻安排好,准备去睡觉。

客人说今天我讨了点菜,另一个说我葫芦里还有点酒,咱们一起喝,说着就拿起酒喝上了,说来也怪,葫芦里有倒不尽的酒,一会儿大家都喝醉了。半夜里他们酒性发作,把吃的酒菜都吐进缸里,并把当枕头的石灰袋也滑到缸中,早晨两个人用木棍一搅,挟起破袋和葫芦就跑了。

第二天一早,夫妻俩发现缸水变黄了觉得奇怪,便把白布浸在缸里试染,拿出后很快布由黄变成蓝色。丈夫便追上那两人,问了个明白,他们说这种草名叫蓝草,加上适量的石灰和酒就能染色。从此夫妻俩就开起了染坊,生意越做越大。事后他们才知道原来那两个人是染仙——梅福和葛洪,他们专教穷人染色,使各地的老百姓穿上色牢、美丽的青蓝布衣。梅、葛两仙发明的用灰酒发酵使蓝靛还原的方法,在各地广为传授,后人便将梅、葛二位师傅尊为染布的祖师爷。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染坊内都挂上梅、葛二仙纸祃。

是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我国应用最早、使用最多的——蓝草染色的技术,简称蓝染。

《光绪通州志》载:“种蓝成畦,五月刈曰头蓝,七月刈曰二蓝,甓一池水,汲水浸入石灰,搅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以染布,曰小缸青”。关于古南通地区种蓝、制靛的情形,志书中描绘得十分详尽。《诗经》中也有“终朝采蓝,不盈一担”的诗句,说明春秋时人们确曾采集蓝草用于染色。

翠蓝、天蓝(二色俱靛水分深浅。)

——《天工开物》

蓝染看来简单,但事实远非如此,自然的蓝草染色,不仅仅是一种传承的技艺,更是一门科学,因为靛蓝本身不能直接染色,需要培养细菌来使靛蓝发生变化,因此可以说蓝染是活的。

在染坊里,将靛蓝做成一缸能够染布的染液,称之为“养缸”,这关系到染坊的生计,有许多秘笈隐藏在里面。养一缸成熟的染液,就像之前故事里说得一样,需要加入两种东西,一是石灰,贵州有些地方不用石灰,还使用非常传统的草木灰,据说印度是要加尿素的;二是酒,也就是米酒,发酵过的米酒,给染液补充发酵的细菌,其实这就是一个酸碱中和的过程。有经验的老染匠称之为“朝灰晚酒”,也就是早晨加石灰水,晚上加酒。早晨加石灰为了刺激染液“醒过来”,能够生成能量,晚上加酒使染液“休息”,让能量得以保存。

蓝染,也如同苏木染一般,不同配比,不同的染色次数,可以造就不同的色彩,它就像一个谜,需要人们一层层揭开,变化无穷,永不厌倦。

不过我们平时印象中的蓝染,好像能体现中国特色的,就是蓝染的一个分支——蓝缬。

知识点

缬,古称部分镂空版印花或防染印花灯织物为缬;染花的丝织品;织物上的印染花纹。

蓝缬就是蓝印花布,古时称为药斑布。对,我们通常叫它青花布。药斑布中的“斑”,就是布面上呈现布原色的部分,这就是下面要说的防染印花。

我国的防染印花技艺历史悠久。秦汉时期,人们在长期的染色过程中总结出了染色与防染的原理,于是通过物质手段来控制防染图形,以达到所需的花纹,防染技艺就此出现了,发展到唐代最为盛行,宋代时开始衰退,除蓝白印染花布外,彩色蜡缬、绞缬、夹缬在中原地区逐渐趋于单色,并隐没于民间。现出土较早的型版防染印花的实物遗存是新疆吐鲁番阿斯塔出土的西凉时期的蓝地七瓣白色小团花和直排圆点构成的蜡缬绢,以及新疆于田屋于来克古城北朝遗址出土的蓝地白花毛布残片。

?蜡缬绢

?蓝地白花毛布残片

唐代出现了利用灰浆碱剂防染印花的工艺,灰浆由石灰、草木灰等制成,这也为蓝印花布防染浆(黄豆粉和石灰粉)的配制提供了物质准备。随着唐宋油纸伞业的发展以及南宋时期缬类印花工艺的禁用,催生了相对简便的油纸版漏浆防染的蓝印布工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自南宋江南民间起源后,因其材料获取便利,且能印染出更为丰富多样的花型,所以逐渐取代了其他防染印花技艺。古法蓝缬技艺一直沿用黄豆粉加石灰作为印制蓝印花布的防染浆。

等染色完成,刮去防染浆,伴着满室豆香,蓝缬布就显出了庐山真面目。蓝缬制作过程远比这里讲的复杂,以前我们介绍过哈。

关于蓝缬,点击了解更多

新·品

篮缬-女巫款

点击图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umuf.com/smxw/5368.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苏木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