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是内蒙古自治区的9个地级市之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汇处。长城外燕山山脉北麓,西辽河上游,是我国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拥有八千年的文明史,红山文化的命名地,是辽国契丹族的兴起之地。
这一次,请跟我们走进大辽帝都——神奇赤峰,开始契丹文化探索之旅。
行程概览
D1
4月30日
赤峰
抵达酒店报到、讲座《神秘的契丹文明》
D2
5月1日
赤峰
赤峰市博物馆、辽中京遗址
D3
5月2日
赤峰-巴林右旗-巴林左旗
辽庆州遗址、释迦佛舍利塔
D4
5月3日
巴林左旗
辽祖陵、辽上京遗址、辽上京博物馆、《契丹王朝》历史剧
D5
5月4日
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
辽真寂之寺石窟、阿斯哈图石林、贡格尔草原金界壕遗址
D6
5月5日
热水酒店-赤峰
早餐后,返回赤峰市。午餐后,结束行程。
文化讲师
钟冬晨
蒙古族,多年来致力于蒙元文化历史研究,对蒙元历史以及世界历史文化都有自己深刻而独特的见解,从事蒙元文化研究工作已有40余年,多次参与由内蒙古大学权威专家主持的蒙元文化历史调研工作。带你一起去探秘和了解熟悉又陌生的蒙元历史。
行程亮点
赤峰博物馆
赤峰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博物馆。
赤峰博物馆将赤峰地区新石器时代、北方青铜文化、辽金时期及蒙元时期的几次文化高峰,用专题展的形式进行陈列展示,突出了赤峰地区考古学文化、历史文化特色,全面反映了每一时段的文化特点,形成了赤峰博物馆特有的展陈风格。
辽中京遗址
辽中京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天义镇和大明镇境内的老哈河北岸,始建于辽代是辽代鼎盛时期的都城,也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金、元、明各代沿用。
中京是辽最大的陪都,是辽代五京之一,文化积淀很深。它始建于辽第六帝辽圣宗时期(公元年)。其地理位置与中原地相近,自古为辽河上游,燕山以北少数民族杂居地带,为辽国的咽喉,在辽代后期军事、战略、经济上有极重要的作用。
辽中京大定府是辽中晚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该城布局为方形,城东西长八华里,南北长七华里半,是当时北方草原最大的都市。
辽中京遗址地表遗迹多是辽代建筑,基本保存了辽中京城市建筑的原貌,是研究契丹民族史的重要遗址之一。
年3月4日,辽中京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明塔
辽中京大明塔遗址是我国第三大古塔,位于辽中京城遗址东南隅,通高80.22米、直径34米,为八角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是现今保存最好、体量最大的一座古塔。
塔周身白色,由下至上,缓缓收分,沉稳凝重,造型浑厚,工艺精湛。镶嵌浮雕造像,雕刻刚健有力,是国内现存辽代砖塔中少有的建筑艺术珍品。
整座佛塔的塔基呈龟形,龟首朝南,龟尾朝北,佛塔正好建在龟背之上。
整个塔基座建在厚约1.5米的夯土基础之上,呈平面八角形,由青砖砌筑,八面均设有台阶。塔基之上筑高台须弥座,座上雕饰莲瓣、万字图案。
辽庆州城遗址
辽庆州城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坐落于查干沐伦河北岸冲积平原上,地处大兴安岭南支,重峦叠嶂,山色秀丽,水草丰美,为辽代帝王经常游猎场所,圣宗耶律隆绪曾狩猎于此,是辽圣宗、兴宗、道宗三代皇陵的奉陵邑,《辽史·礼志》载辽太平十一年(),置城,为庆陵奉陵邑。北距庆云山辽庆陵15公里,为辽极盛时期的重要城市。
城垣为内外两城,外城遗迹已不太明显,内城保存较好,东墙长米,南墙长米,西墙长米,北墙长米。
释迦佛舍利塔
辽释迦佛舍利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内蒙古赤峰巴林右旗晒罕乌拉保护区西南部,是辽代崇佛至极的产物和结果,属辽代皇家建筑。
此塔通高73.27米,为八角七级砖木结构的阁楼式佛塔。
塔内呈空心穹隆状,塔室七层间均密闭不通,是为密藏佛经舍利而特意建造,此塔虽为阁楼式塔,却未置梯道而无法登临,虽置有分层塔室,却为封闭式构造,与塔外塔门平座不相通达.通体饰白,民间称之为白塔,当地蒙古族牧民们称之为“金金察罕索布尔嘎”,造形玲珑优美,浮雕极为精巧,是我国现存古塔中的珍品。
耶律阿保机辽祖陵
辽祖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辽代的开国皇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及其皇后述律平的陵寝,建于公元年。
辽祖陵坐落于口袋状山谷里,丛林茂密,四面环山。巅间豁口处,都以石块筑成石墙,这些由风水墙和自然山梁形成的一个山水体系,反映了当时的葬俗和堪舆理念。
辽祖陵及祖州城遗址由祖陵陵园、祖州城(奉陵邑)陵园外祭祀建筑、陪葬墓区等组成,是目前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帝王陵园。
辽上京遗址
辽上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契丹建国初期在本土兴建的第一座京城,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在草原上建立的第一座都城。
被誉为“东北亚草原第一都”。是辽朝营建最早、使用时间最长、最为重要的的首都。
辽上京博物馆
辽上京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建筑面积最大的旗县级博物馆,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辽代皇都博物馆。
博物馆外形以辽祖州石房子为原形,由几块巨石块堆积而成,尽显历史之厚重感;正厅八根汉白玉柱子代表契丹八部;横梁汉白玉浮雕是辽代佛教的一种妙音鸟(传达佛的旨意)。
辽真寂之寺石窟
辽真寂之寺石窟(国六-IV-9),原称“后召庙石窟寺”,始凿于辽,是一处保护较好、造像较为完整的辽代中型佛教石窟寺,是研究契丹民族佛教造像艺术的重要资料。窟内释迦卧佛像周围有佛弟子像若干,做悲哀状。窟壁有千佛像百余尊,形象各异,南窟雕像中间为佛,骑狮子和象的文殊、普贤二菩萨分列两边,又有供养人服侍,窟门口有金刚力士像。北窟分内外两室,外室雕像同于南窟,内室造像均为浮雕,有佛、弟子和供养人,两侧刻有胡服装束力士像一对,颇具特色。
阿斯哈图石林
阿斯哈图石林又叫克什克腾石阵,蒙古语意为“险峻的岩石”,石林在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
草原上群山呈现出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特征,四周险峻,山顶平缓起伏,冰石林在这平坦的丘陵地带显得格外突出。
克什克腾石阵同云南石林相比,虽然都叫"石林",可是形成的原因却不同,石林的形状也不同。云南石林石头的纹理是垂直上下的,似刀劈斧砍;而阿斯哈图石林石头的纹理是横向的,一层一层,像千层饼。
阿斯哈图石林也叫做冰石林,形态和成因很罕见在全球具有代表性,是目前世界上独有的一种奇特地貌景观。
金界壕遗址
金界壕又称金长城、兀术长城,在《金史》中,对金长城这项工程记载有界壕、壕堑、濠堑、壕垒、垣垒、垒堑、壕障、濠墙、界墙、边堡等十余种称谓。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年间,从公元年开始修建,直到年前后才最终成形,是规模宏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金界壕构筑别具一格,由外壕、主墙、内壕、副墙组成,主墙墙高5-6米,界壕宽30-60米,主墙每60-80米筑有马面,每5-10公里筑一边堡。残墙一般高1.5-2.5米,壕墙和与之相辅的边堡旧址清晰可见。活动费用
元/人,单房差元/人
1.5顿午餐和5顿晚餐,全程矿泉水充足;
2.5晚住宿,酒店温馨舒适;
3.包含各景区之间新空调大巴;
4.所有景区的门票及景区内交通车;
5.全程讲座、每学员配备讲解器;
6.旅行意外保险。
不含往返赤峰的大交通费用
报名咨询
退费说明
如因疫情原因退出或取消,全额退款;
1.行程报名结束封团之前,全额退款;
2.已经封团至开团前三日退出,退还团费90%(VIP退全额);
3.行程开始三日至一日前,退还团费70%;
4.行程开始前一日退出,退还团费50%;
5.已经出发,临时退出,退实际未产生费用(有可能包含门票、餐费、住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