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苏木 > 苏木炮制 > 正文 > 正文

乌兰察布地名察右后旗当郎忽洞苏木的村名来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2 15:26:07
杭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328648.html

当郎忽洞苏木:乡政府驻地当郎忽洞村,在旗政府驻地西北33公里。“当郎”即蒙古语“道伦”的转音,意为“七”;“忽洞”即蒙古语“呼都格”的转音,意为“井”,合起来意为“七眼井”。年成立人民公社,以驻地村名命名当郎忽洞人民公社。年改为苏木。苏木要,系蒙古语,相当于乡级行政建制。辖9个嘎查,7个村民委员会,34个自然村。

当郎忽洞:年前后,名叫格力希、格力玛和苏格计宁布的三户蒙古族牧民迁居此地,挖井七眼,故名道伦呼都格。后变音失真为“当郎忽洞”,系蒙古语,意为“七眼井”。系当郎忽洞苏木及八间房村民委员会驻地。

西压地房:年,杨小山、胡四两户迁此压地(即开荒种地),盖房建村。因一小土梁将东西两村隔开,该村居西,故名西压地房。系压地房村民委员会驻地。

大德堂:年,一名张振生的农民由该旗大六号乡大德堂村迁居此地,开地建村,以原居住地名村。系大德堂村民委员会驻地。

增产:年,一名武万义的人在此设立土地经销点,命名德堂。后巩福才、郭生贵、武凤山等农民陆续迁居此地,形成村落。年命名为增产(村)。系增产村民委员会驻地。

永胜:年,杨连科、卢二孔迁此开地建村。曾名甲力汉营,语种、含义不清。年易名永胜。系永胜村民委员会驻地。

黄羊城:年建村,据说过去这里黄羊很多,是狩猎的场所,并留有圐圙的痕迹,故名黄羊城。系黄羊城嘎查驻地。

二苏木房:年,一名郭万仪的人由察右前旗二苏木村迁此,以原居住地名村。系二苏木房嘎查驻地。

红井子:年,由一名赵佃云的人建村,村名五大汉。年因该村井土是红粘土,名为乌兰忽洞,系蒙古语,意为“红井子”或“红土井”。系红井子嘎查驻地。

海卜子:年建村,因村东北有一盐海子(即盐水洼),故名海卜子。系海卜子村民委员会驻地。

察汉不浪:年前后,有两户农民迁此开地建村,因地处山湾是白土构成,故名察汉不浪。系蒙古语,意为“白土湾”。年又因一蒙古族居民生有白眉毛,故易名白眉毛营。年复名察汉不浪。系察汉不浪嘎查驻地。

恩格营子:年前后,有一户蒙古族牧民迁居此地的向阳坡下,养牧为生,故名恩格尔爱力。系蒙古语,“恩格尔”意为“向阳坡”,“爱力”意为“村”。后译成恩格营子。“恩格”为恩格尔的转音,“营子”即指“村”。系恩格营子嘎查驻地。

后格少:年,巴德玛、三寡妇两户牧民居此,以养牧为生,因该村位于察汉淖乡格少村北,故名后格少。“格少”系蒙古语“嘎顺”的转音,意为“苦”。系后格少嘎查驻地。

下色拉营:原名色拉宝力格,系蒙古语。“色拉”意为“分岔”,“宝力格”意为“水泉”。后简称色拉营。因在该村西北又建起一个村落,居上方,故名下色拉营。系下色拉营嘎查驻地。

上色拉营:年前后,有名三马官、韩庆格、孟和巴雅尔的蒙古族牧民迁居此地,养牧为生。因村坐落在泉水分岔处,故名色拉宝力格。后简称色拉营。年左右易名三喇嘛营子。年又更名为上色拉。系上色拉营嘎查驻地。

巴音敖包:年建村,因村坐落在巴音敖包南山脚下,故名。“巴音敖包”系蒙古语,意这“富饶的山”。系巴音敖包嘎查驻地。

四间房:年,张喜等四户农民迁此开建村,取村名四间房。系补力图村民委员会驻地。

资料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志(乌兰察布盟分册)》年10月。年1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乌兰察布盟,设立乌兰察布市。黄翔整理于年5月

相关链接:

“乌兰察布地名”专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umuf.com/smpz/84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苏木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