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面板都是用桐木制作,而制法会对音质及长期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但挖筝(整挖、半挖)、折板筝,其箱体的剩余部分,如:边、侧板、底板等都会用其他木质来制作,这就是我们平时会看到各种品牌各种型号中,标注的木质,如:黄花梨、黄檀、红檀、楠木、柚木等。而这些木料的使用,对于音质和音色也会有不同的影响。这也是每架古筝都有自己特定音色的原因。
不同木料对音质会有不同影响为了方便以及简单易懂,我粗略的根据木质的密度大致分为硬木和软木两种。继续跨学科,以水为标准,密度为1。硬木中如:檀木等,其密度大多大于1,另一种直观的比喻就是可以沉入水中(是不是很颠覆啊)。软木的代表楠木,根据其密度数值来看,大多在0.65左右,其遇水会漂浮在水面。
硬木分类的红木中,大致可以有传统意义上的红木、檀木、花梨木等,而再细分则可以根据产地,以黄花梨为例,又可以分为海黄、越黄、非黄等。目前NO.1的品牌,普及款及进阶款折板筝所用的大多数是特氏古夷苏木,而这个木头很多人会说是红木,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在“国标”中是没有这个分类。行业有个相对一致的看法是将其归类于硬木中,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将制作古筝的木料分为软木和硬木两类的原因。
无论是硬木还是软木,在音质上是不会有太多区别的,只要木料本身够好,木质对于延音长短、音的清晰程度等都是一样的。音质分好坏,而音色不分好坏,只会按照个人的喜好分为喜欢和不喜欢。关于喜好,我在11年的音乐教育过程中,发现大多数音乐爱好者的喜好分为两派:喜欢清亮的声音、喜欢浑厚的声音,再通俗也就是喜欢高音和低音。
对于这两种音,其实也很好区分,就是高频和低频。硬木和软木对于这两种频率的声音各自也有偏好。硬木因为密度的原因,反射、叠加高频的声音会更好,因为密度大,反射更快,所以在传导高频的时候更加擅长。相反软木,因为密度小,相对会吸收一些高频的声音并将其消减,所以用软木边板、侧板制成的古筝,中低音区会更加很浑厚。
在乐曲的演奏方面,个人认为,硬木筝更适合演奏欢快、高亢的曲目,而软木筝则更加适合演奏古曲或节奏慢一些,更讲求韵味的曲目。而在品牌区分方面,我个人认为NO.1(你们懂得)的筝音色是整体偏清亮的,而NO.2(我心目中的第二名,LF牌)的筝的中低音区非常浑厚而悠远,特别是楠木和双箱琴(以上仅作为折板筝的参考,挖筝我们将在后期出视频进行探讨)。
回归到选筝的方面,品牌一定是第一位的,在品牌的基础上,如果加上个人对于音色的喜好,以及所能承受的价格,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将大大提高个人对于学习古筝的兴趣与喜爱程度。如果选择了一个好牌子的筝,然后音色也是自己喜欢的,价格自己可以承受,最后是样子喜欢,那基本上你学古筝一定可以成功的。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后期我们也会不定期更新。如果喜欢请点赞,并留言告诉我,以资鼓励。这样也帮助我克服惰性,多和大家说说。我们还有个百家号:乐吾俺弹与刘一守(古筝类垂直自媒体,目前主要以演奏为主,后期我也会考虑将这些文章的内容,拍成视频并结合实物进行讲解,但这也需要你们的留言和点赞。哈哈,感觉就是来要求点赞的。)
以上所有文字完全原创,请勿随意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以此鼓励。如随意转载、盗用,本人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