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课堂
海上大明
公元年,郑和带领船队开启史无前例的七下西洋,航程万余里,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它是世界航海史上伟大的壮举,也是一场传播东方文明的探索之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阅读之声《人文课堂》推出《海上大明》,更多完整音频,欢迎移步“云听”APP。
梁启超先生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郑和去世之后,中国历史上就没有第二个郑和了。
郑和之后,有“第二个郑和”来继承郑和的遗志出使西洋,这个人就是王景弘。
王景弘的经历与郑和高度相似:他们都是洪武年间进宫当宦官的,后来一同到了朱棣的燕王府,一同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军功。郑和七下西洋,王景弘全程参与了,并且跟郑和一样也担任正使。明仁宗时期,王景弘又与郑和一道守备南京。郑和在古里病逝后,王景弘带领大明船队返回了南京太仓。
宣德九年(年)六月,王景弘又担任正使,率领大明船队下西洋,出使苏门答剌、爪哇等国。
王景弘与郑和如影随形,但王景弘不是郑和的影子。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明宣宗亲笔给郑和与王景弘分别题了一首诗。明宣宗认为:郑和是一位卓越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擅于统兵;王景弘精于航海技术和航海活动的组织,是杰出的航海家。庞大的明帝国,有着无与伦比的人才优势。
精于航海与外交,王景弘政治经验也丰富,他与明成祖、明仁宗的关系非常密切。贴近帝王,获取帝王的信任与支持,王景弘事业有成。
王景弘一生最后的使命,是将郑和七下西洋中带回的海量贡品从南京运往北京。史料记载:有三百万斤的胡椒、苏木等,就是王景弘负责从大运河运到北京的。正统二年(年)以后,就找不到关于了王景弘的记载,他可能去世了。
郑和之后下西洋的接力者,王景弘似乎接的是最后一棒。但是,大明是一个泱泱大国,不会因郑和的去世而下西洋难以为继;也不会因王景弘的去世而后继无人。
播讲人简介:
章宪法,明史学者,安徽省铜陵市作协副主席,著有《明季闲谭》《明朝大败局》《明朝大博弈》《海上大明》等。
大家都在听↓
人文课堂
魂归大海
人文课堂
无言以对
人文课堂丨大明旋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