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苏木 > 苏木性味 > 正文 > 正文

血糖降不下来的13个原因,对号入座看看你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3/20 17:03:27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较好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72326.html
血糖降不下来的13个原因,对号入座看看你属于哪种!

临床上糖友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血糖为什么总是降不下来?或是忽高忽低、反反复复?

糖友不妨对照一下,看看自己是否存在以下13个问题。

1.控制饮食了吗?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也不管病情轻重如何,是否使用降糖药物,都需要饮食控制,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食,药物再好也难以使血糖保持正常。

但控制饮食不等于挨饿,饮食治疗是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的量(指“总热量”而不是单指“主食”)与质(指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要求既能满足身体营养所需,又能帮助血糖及体重的控制。

2.坚持运动了吗?

运动是一剂免费的降糖药,原因有三:

?运动本身是一个消耗能量的过程,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以及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运动还有利于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物的疗效;

?运动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减少血糖波动。

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运动贵在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有无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对血糖的影响很大,紧张、焦虑、烦恼、大喜大悲、过度兴奋等情绪变化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升糖激素(如儿茶酚胺等)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下降,致使血糖升高。

因此,学会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十分重要。另外,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也会引起血糖的波动。

4.是否处于应激状态?

感冒发烧、严重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应激状态或女性处于妊娠期、月经期等,皆可使升糖激素分泌增加,削弱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导致血糖居高不下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5.睡眠好吗?

糖友每天需要保证6~8小时的睡眠时间。长期失眠或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使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使血糖升高。

6.药物选对了没有?

糖友用药切勿模仿他人,应因人而异,个体化用药,医生会根据您的糖尿病分型、胰岛功能状况,并结合年龄、胖瘦、有无并发症以及全天血糖谱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为糖友选用药物,以确保安全有效。

7.药物剂量是否合适?

药量不足导致血糖不降很好理解,不再赘述,需要警惕的是后一种情况。降糖药物用量过大,血糖降得过快过低,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反跳性增高。此时若继续增加药量,血糖反而更高,正所谓“矫枉过正”“物极必反”。

对于空腹血糖升高的病友,一定要先弄清是“降糖药用量不足”还是“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若属于后一种情况,则晚间降糖药用量应适当减少而不是增加。

8.药物用法是否正确?

降糖药种类很多,用法各异,使用不当,事倍功半。

例如,磺脲类降糖药最好于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样药物的作用高峰与餐后血糖高峰恰好同步,从而使降糖效果达到最佳。

拜唐苹的主要作用是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应当与第一口饭嚼碎同服,空腹服药没有任何效果。

糖适平、美吡达等降糖药均属短效制剂,应当一日3次餐前服用,如果每日1~2次口服,则很难使全天的血糖得到满意控制。

瑞易宁、格列美脲等药物均属长效制剂,每日服用1次即可。

看看你的药物使用方法对吗?

9.是否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

有些降糖药物(如优降糖、美吡达等磺脲类药物)服用一段时间后,效果逐渐减退,临床谓之“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这是由于糖友的胰岛功能随着病程延长逐渐衰竭所致。

当糖友胰岛分泌功能受损严重时,促胰岛素分泌剂(如优降糖、消渴丸、达美康等)的作用效果就会大大降低甚至无效,因为此类药物发挥作用有赖于胰岛功能的存在。

因此,临床遇到药物继发性失效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0.有没有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对于身体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友,特别是在病程的早期阶段,其血糖升高多是由于糖友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并非胰岛素分泌量不足。

这类病友治疗的首选药物不是促胰岛素分泌剂或者补充胰岛素,而是应当选择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等具有胰岛素增敏效果的药物,通过消除胰岛素抵抗来改善对血糖的控制。

11.是否在服用对降糖有干扰的其他药物?

有些糖友身患多种疾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其中有些药物可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削弱降糖效果。如糖皮质激素、b-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噻)、雌激素、甲状腺激素等。

因此,有合并症的糖友在选用药物时,要全面考虑,尽量不用或少用对降血糖有影响的药物。

12.气候因素对血糖的影响

临床发现糖友的血糖受季节影响而变化,寒冷刺激可促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如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肝糖原输出增加,肌肉对糖的摄取下降,从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

夏季炎热多汗,应注意补充水分,否则血液浓缩也会使血糖升高。

13.是存在误诊误治?

1型糖尿病主要见于儿童,但目前看来,成人阶段发病的1型糖尿病(LADA型糖尿病)也并非少见,由于它的某些症状与2型糖尿病颇为相似,再加上目前对胰岛B细胞自身抗体的检查尚未普及。

因此,常被误诊为2型糖尿病,而实际上它属于1型糖尿病的一个亚型。

随着患者胰岛功能的快速衰竭,口服降糖药会从病程初期的有效很快转为无效,血糖也会从最初的控制良好,逐渐失去控制。

这类糖友应尽快调整治疗方案。

血糖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血糖达标。只有医患合作,共同分析,找准原因,因人制宜,采取相应措施,才能取得满意的控糖效果。

影响人体血糖的27个常见因素

一、饮食:如果每餐饮食量过饱,会导致血糖升高,建议每天饮食七八分饱,高脂肪、高盐分、高油脂的食品尽量控制。二、运动:运动量:运动量过小起不到相应的降糖作用,运动量较大会引起血糖不稳,建议锻炼应在早晚饭后1小时开始,时间坚持30分钟,避免剧烈运动,要持之以恒。

运动方式:不合适的运动方式会引起血糖的波动,且不宜空腹运动,易引起低血糖。建议运动方式可选散步、广播操、太极拳、游泳、划船、慢跑及步行等,其中步行、游泳是最易坚持的锻炼形式,应作为首选。

三、季节:最重要的是寒冷因素,会引起身体的应激反应,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引起血糖升高,而且此时身体的脂肪储备速度加快,诱发高血糖。

四、失眠、生气、忧郁过甚:失眠或嗜睡各占50%的比例,导致血糖升高,失眠越重血糖越高。

五、便秘:便秘会导致血糖升高。

六、精神压力大:如紧张、悲伤、愤怒等异常心态都会导致血糖的升高。建议糖尿病患者调畅情志,控制喜怒哀乐,使心理处于平衡状态,这样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平衡。

七、高血脂症:合并有高脂血症的糖尿病人血糖下降较慢,建议患者保持胆固醇小于4.5,甘油三酯小于1.6,低密度脂蛋白小于2.0为好。

八、脂肪肝:包括各种肝脏病变和转氨酶的异常。

九、向心性肥胖:比如常说的啤酒肚,建议男性腰臀比(WHR)小于0.9,女性腰臀比小于0.8,或男性腰围(WC)小于px,女性腰围小于px。标准体重(kg)=身高(cm)—

十、胖或超重:身体肥胖或者超重都会导致患者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使血糖居高不下。

十一、感冒:感冒、发烧等会导致患者血糖有较大幅度的升高,这是因为在患其他疾病时肝脏会产生较多的葡萄糖,以应付这些疾病给身体带来的消耗,此外,人体会分泌出许多拮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使血糖升高。还有许多治疗感冒的药物成分可以使血糖和血压升高。

十二、吸烟:一般在服药30分钟内吸烟的患者,药物吸收率仅为1.2—1.8%,在服药60分钟内吸烟的患者,药物吸收率为7—10%,而不吸烟的患者在同等时间内的药物吸收率要比吸烟者高出3—5倍。

十三、喝酒:酒精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在正常情况下,当人体血糖水平过低时,肝脏就会将所储存的糖原转换成葡萄糖以供人体需要,而酒精则有可能影响肝脏中肝糖原向葡萄糖的转换,因而使血糖水平突然大幅度下降。当然,糖尿病患者适量饮酒并不会带来任何严重后果,但是当您饮酒后,需要对您的血糖水平进行较为频繁的监测,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十四、各类炎症:如果患者本身长期患有前列腺炎,关节炎,牙龈炎等慢性炎症,均会导致血糖升高,难以控制。

十五、各类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比如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等的急性发作,会导致血糖的暂时升高。

十六、没按规定服药:服药需要定量,定时,不能随意,减药过快等因素都会导致血糖升高。尤其是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注意调药使用,开始时2粒唐宁锭加胰岛素,待胰岛素减到原胰岛素1/3—1/4的时候时,将唐宁锭加到3粒,再逐渐减胰岛素,待胰岛素减停完毕后,要稳定至少2个月的时间,便于机体恢复,方可开始减糖康,切忌快速减药。

十七、服用其他药物影响血糖:激素类、降压类、噻嗪类、利尿类、抗菌消炎药物如心得安、安露醇、北京降压零号等,会使血糖反复、升高。阿司匹林会使血糖下降,但激素类包括有肾上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应激状态下,这些激素分泌水平升高,会使血糖升高。

十八、外伤和手术:外商和手术均会引起人体的应急反应,此时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血糖升高。

十九、个别人吸收能力差、胃肠道不好:如果吸收能力差,会影响降糖药物的作用,导致血糖居高不下。

二十、过于劳累尤其是熬夜和上夜班:会使血糖升高、反复、波动。二一、黎明现象:黎明现象是指糖尿病患者在黎明时(晨5~8时)出现高血糖现象。高血糖出现之前,午夜时分并无低血糖,不存在低血糖后的高血糖反应。黎明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午夜过后体内生长激素逐渐增多,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升高,需要较多的胰岛素维持血糖的正常范围。正常人的胰岛β细胞可分泌较多的胰岛素,使血糖保持在正常浓度,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缺损,则引起了凌晨血糖显著升高,即黎明现象。

一旦确诊黎明现象,首先要消除精神紧张,改善睡眠条件,调节合理的饮食,适当运动。同时,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糖药物的调整,如果注射速效胰岛素,则应将早餐前胰岛素注射提前到清晨6时,或将晚餐主食分1/3量到睡前吃,在进餐前注射胰岛素24单位。除了降糖药物调整之外,睡前口服赛庚啶可抑制生长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或睡前注射生长抑制素。

二二、苏木杰现象:苏木杰反应是指低血糖后引起的高血糖反应,即低高反应。常见于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由于过度饥饿,或降血糖药物使用不当等因素,而发生低血糖,并在低血糖之后呈高血糖反应,严重低血糖易导致反应性高血糖,可持续数日之久,这种现象称为苏木杰反应。这种反应正常人也会有的,正因为有了这种反应才使体内血糖不至于过低而发生危险,这是一种机体的代偿功能。不过正常人因胰岛β细胞功能正常,当血糖上升时,胰岛素分泌亦随之分泌增多,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不健全,其血糖明显升高即苏木杰反应。

二三、忽视禁忌症:没有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在中药治疗方面对于辛辣的禁忌(葱、姜、蒜、辣椒、韭菜等)没有落实好。

二四、与中医中药、按摩理疗相冲突:鉴于中医中药、按摩理疗的治疗原则为“固本培元”,其机理在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这样人体就会产生保护性排斥力,进而在药品使用时会导致药物冲抵,从而导致血糖的居高不下。

二五、女性更年期:女性在47—55岁之间的更年期期间,因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的变化,可形成血糖升高、波动和反复,此阶段在服用降糖药物时应与更年康类的药物错时半小时联用。

二六、身体机能的衰老、老化以及免疫力低下所致:随着年龄的逐年增加,老年人的身体会逐渐老化,机体各器官尤其是肠胃功能衰退,对药物吸收能力减弱,导致血糖波动。

二七、甲亢的相互影响。

来源糖尿病之友、一附院内分泌科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

长按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umuf.com/smxw/64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苏木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