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苏木 > 苏木入药 > 正文 > 正文

参观阿拉善博物馆最懞最摸不着北的那些趣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7 13:14:59

最近三年,阿拉善我一共来了六七次。

住的地方离阿拉善博物馆很近,有空就会去转一圈,至今累计大概去了总有七八趟。过几天,还有新老朋友要来阿拉善研学,博物馆也是他们必走的一站。

我就给大家说说参观阿拉善博物馆这些次以来最懞、最摸不着北的那些有意思的事儿。

01阿拉善博物馆、阿拉善和硕特王府、阿拉善亲王府

如果你有行前上网做攻略的习惯,那我给你的第一个提醒是:

要客观看待百度查询的结果,否则,来到实地以后,你会懞。

百度这个搜索页面中我标出的部分,都是讲“阿拉善博物馆旧馆”的,不是我们现在“参观阿拉善博物馆”去的地方。

“阿拉善博物馆”有“旧馆”、“新馆”之别。

我们现在参观的阿拉善博物馆是新馆,位于巴彦浩特新城东区额鲁特东路,年7月开工建设、年9月对公众免费开放。

从外面看,长这样:

这张照片年夏由雪爸手机拍摄,能找见我吗?

阿拉善博物馆的旧馆,会是你在阿拉善十有八九会去参观的另一处古迹景点:阿拉善和硕特王府。

它是阿拉善历代旗王的官署和居住地,位于巴彦浩特镇老城王府街北侧。由扎萨克多罗郡王阿宝于清康熙-雍正年间创建,历代王公都有修缮,至第十任亲王达理扎雅时期,已修建成为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落。年,阿拉善王府被改称为阿拉善博物馆,直到年9月新馆落成投入使用。

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一座北京阿拉善王府。

雍正九年(年),因阿拉善旗郡王阿宝在参与对准噶尔部噶尔丹的战争中屡立战功,清廷赏定远营为阿拉善和硕特旗札萨克多罗郡王阿宝的驻居之地,阿宝王爷随即按郡王等级开始修整定远营。同时,朝廷拨银两,赏阿宝在北京修建阿拉善王府。

北京阿拉善王府位于什刹海后海南岸,恭王府东侧原三座桥府夹道1号,现毡子胡同7号,是一处规模不大,连现行北京地图都没有收录,但非常精致又很有特点的府邸。辛亥革命以后没有被其后裔变卖、拆毁,保存至今。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座王府曾经被称为罗王府、塔王府及达王府。

如今,在阿拉善,延福寺-阿拉善和硕特亲王府-定远营-营盘山,是彼此毗连的景点、景区和公园。北京阿拉善王府也已成文化旅游景点。

02位于额鲁特东路,但得从曼德拉路进入

前边写“阿拉善博物馆位于巴彦浩特新城东区额鲁特东路”,这一点是没错。地图上可以看得很清楚:

沿着额鲁特东路一直向东走,到额鲁特东路与安德街交口,抬眼就能看到阿拉善博物馆就坐落在路口的东南角。

但是,如果你以为:既然,我继续向前走,从额鲁特大街就可以走进博物馆,——那你就又错了。

是的,虽然阿拉善博物馆坐落在额鲁特大街的南侧,但是,博物馆向额鲁特大街的那个门,叫“北门”,是不开的。虽然外地游客都会本能地觉得“对着较大马路的那个门就是正门”。

参观者得绕到曼德拉路,经过一个广场,从博物馆的南门才能进去。

为什么这么设定?

咱也不知道。咱也没地方问。

反正我提醒你了,你且记着吧。省得走半天摸不着门。

03曼德拉路、曼德拉

阿拉善博物馆南门的这条小马路,叫曼德拉路。

第一次来的时候,我还以为这个“曼德拉”是南非那位Mandela,这条路起名是遵循“胸怀祖国、放眼天下”的原则。

后来才知道:

曼德拉是蒙古语,“兴旺”、“升腾”、“冉冉升起”意。

阿拉善右旗有一个“曼德拉苏木”。——在中国,“苏木”是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比村级别高,大概类似乡镇。“苏木”再往下就是“嘎查”,相当于行政村。

曼德拉苏木有个“曼德拉山”。上世纪80年代,在这里大约18平方公里的山区内,发现了遍布山崖的数千幅岩画,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都有,被誉为“美术世界活化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来自网络

看来,阿拉善的“曼德拉路”,应该是以本地地名全名的,跟南非那位大人物大概没什么关系。

可是,这个路牌是不是有点儿问题?蒙文我不认识,汉语拼音为什么要写成“MANDELALU”呢?“曼德-拉路”这样断,不对头吧?

04ALXA,还是Alax?

阿拉善博物馆每周开放六天(周二至周日),免费,刷身份证即可。

参观者需要存包,不可以带水杯、水瓶等入内参观。

存包不收费,用传统的钥匙开柜门。如果随身行李体积大,塞不进柜子,工作人员会主动招呼你把行李寄放在安检台后边。

从南门进入馆内,左手边是文创商店。

在别的博物馆,更常见的是把文创店设在博物馆出口的路上,让参观者看也得看、不看也得看,总之一定要把参观线路设计成必须经过商店,以增加文创产品被看到的几率,从而提升销售机会。

此地不玩这些机心,大大方方摆在远离安检门的一侧。有意者来。不强求。

店门口有块牌子,是这样的:

女儿问我:到底是“ALXA”,还是“Alax”?

我琢磨了半天,又进店转了一圈,才敢回答她:只怕/可能/大概/应该是“ALXA”。

那个“Alax”只怕是做牌子时写错了,并且至今没人发现吧。

05那阿拉善是ALXA,还是Alashan?

阿拉善博物馆里的展品介绍非常简单粗略,大体只在每个展览开始的地方设一蒙文、汉字、英文三语的简述/概述的牌子,长这个样儿:

留意了一下,一楼所有的文字板,“阿拉善”都用拼音“Alashan”,二楼的则用的是“ALXA”。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用。

还有,文字展板上的英文把我看得上气不接下气,目瞪口呆。

比如,“中国秘境”译成“Chinasecretboundary”,蛤?这也行?!

确定不是网络翻译器翻译的?

06猞猁不敢死,标本太雷人

刚刚走进自然展厅,就听见一个小宝宝奶声奶气的声音:“妈妈,这个丑猫是什么呀?”妈妈说:“这就是个丑猫吧......”

蛤?丑猫?那是什么东东?

我赶紧上前一步,果然看到了两只“丑猫”标本:

捂眼不及。

欲哭无泪。

我对那个小宝宝和她的妈妈说:这种猫科动物叫猞猁,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长在最高纬度苦寒之地。它长得很像猫,但比猫个子大得多,而且凶猛又孤独。你看,它很好认的,耳朵上边长着“天线”的喔~

猞猁本尊的颜值是这样的:

图片来自网络

注意人家的眼珠子。猞猁的瞳孔是半圆形的。

图片来自网络

你看看阿拉善博物馆这两只标本,把猞猁的眼睛做成啥样了!!!!

其实,国内现在做动物标本,水平已经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了。这是我从网上搜来的北京自然博物馆的猞猁标本照片。可谓栩栩如生。

听说,华盛顿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的猞猁标本制作也很棒,网上一时没有找到来源可靠的图片。坐等去过的朋友分享~

07多想看到详细些的介绍:这些都是啥?

阿拉善博物馆里有几件藏品,我每次来,都要去特意再看几眼,非常喜欢:

这个石人像,双手自己捧着一双圆润饱满的乳房。

旁边标签写着:“石人”

——我又不瞎,难道不知道这是石人?

你是博物馆哎,总要告诉我们,这个石人是从哪里出土的,大致的年代,考古者命了什么名,以及这种造型的意义(哪怕是专业人员的猜测也行)吧?

这对石狮子,标签就是“石狮子”。

同前,看了好气。我不瞎!我看得见它是石狮子!

我想知道:它是从哪里发现的,是什么年代的,干什么用的,为什么长成这个与众不同的样子......

对公众做知识普及是你的职责好不好?你做一个负责任的博物馆好不好?

这对红珊瑚的清代查玛面具,一点也不凶不狠,虽然那些凶、狠的元素都在(方脸、宽头、獠牙、骷髅头、怒目)。仔细琢磨,面容对称,苹果肌和眉骨饱满紧实,骷髅头都露着笑意,小舌尖翘起来……都构成了萌和喜感,让人老也看不够。

这个是展柜后边墙上画的,最喜感,Q版萌萌哒哈哈哈哈哈

这个岩画也没有解说词。莫不是女人在生孩子?

这对木俑是怎么回事?他俩有关系不?

这个正在做驼具的男人,我每次经过他,都觉得他会呼吸,总要站下来看他很久。

细节太真实了,头发、面容、手、连同蒙古袍里的秋衣~

这是蜡像吗?哪家做的?真的像活的一样啊。

08看到不想走

雪:妈妈,博物馆中午休息。我们该走了,去吃午饭了~

我:不,我不想走。藏在这里你看不见我,对吧?

博物馆在一楼大厅休息区的沙发背后放一只石马,就是给大家捉迷藏用的嘛!不然一只石马孤零零的多可怜!

我喜欢阿拉善博物馆。

下回还来。

也许你还想看:

冬季逛吃济南之心在情妇那?山东博物馆!

小兔子希琳娜的台北纪行

我是怎么在假期里带孩子去参观博物馆的

看得见吃不着的阿拉善烤全羊

给我一条羊尾油,看我一口吞了它!

囧途活久见,这也行!

佛祖为什么需要这么多钱

跟个放羊的聊一整天,人生也许就改变了

码字不止的dw

有你真好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umuf.com/smry/5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苏木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