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年财政才万,《大明风华》一场婚礼就用万,可能吗?不可能,因为当时明朝全年财政收入也就才-万两,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粮食和布匹缴纳的实物税收。一次性拿出万两来办一场皇家婚礼,这不是胡闹吗?有这种想法的人,很明显忽略了除了财政之外的其他因素。《大明风华》的时代背景为明成祖朱棣在位的永乐时期。当时永乐大帝相当有雄心壮志,北方六次征讨蒙古,南方七次下西洋。这都是足以拖垮一个大帝国的财政消耗大败招,可是明朝怎么就挺过来了呢?答案只有一个——郑和下西洋,不仅不赔钱,反而是赚大发了!郑和下西洋的成本估算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总共有多艘大小船只,按照同时期法国人的数据,一艘大船相当于担大米。即便是我们把这些大船和后来增加的大船全部加总在内,也不过就是30万担。如果再算上每年10%的维修保养费用,十年的保养费用加起来,也是30万担米。再结合明朝的粮食价格,基本可以推算船只建造和维修费用,大约是10万两白银。郑和下西洋还使用了大量的本钱和中国商品。据《明宣宗实录》记载,一次下西洋取的本钱是10万贯,换算成银子不过多两。再加上其他的中国商品,使劲往大了说,恐怕也就是1万两银子吧!郑和下西洋的成本中,官兵抚恤是很大一部分开支,但是船队本身人数有限,伤亡自然也比不上六征蒙古和三征安南。《大明风华》中的皇太孙后来当了皇帝,就是明宣宗。明宣宗是亲手废除下西洋行动的皇帝,因为反对者刘大夏说三宝下西洋花费数十万钱粮,于国家何益?刘大夏作为反对者,不可能少说下西洋的费用,所以,数十万两的花费,可能只多不少。这样的话,郑和下西洋的总费用,估计就是在数十万两白银的水平。而皇太孙的婚礼,相当于郑和下西洋总费用的5-10倍!郑和下西洋赚了多少钱?这个数字说出来简直吓死人!据外国史书记载,三佛齐、苏门答腊这些南洋地方的呼叫斤只要1两白银,回国之后,一斤胡椒能卖5到20两白银。就是说,一两白银的贸易,能拿到两到两的收益!正是因为如此,明朝中后期的国库依然能够拿出很多胡椒和苏木作为俸禄折价给官员。从某种程度上说,郑和下西洋的收入,支撑了明朝年的财政。进口的胡椒苏木是暴利,出口的瓷器更是暴利!《明会典》中记载,一个青花瓷盘要贯。这是出口价。如果郑和下西洋携带的瓷器是百万吨级别的话,轻轻松松能是赚几千万贯。为啥郑和下西洋携带大量瓷器?这是因为,在中国瓷器真的卖不上价钱,放在船舱里,被当做压舱石,带到南洋和西洋,形成了当地使用中国瓷器的新时尚。所以,如果单纯以郑和下西洋的收入来看的话,明成祖朱棣给皇太孙办一场万两白银的世纪婚礼,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umuf.com/smry/1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