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的一些典型反应大家都知道,例如心慌、手抖、饥饿感、冒虚汗、面色苍白、头晕眼花、软弱无力等,但是,临床上还有一些不典型的低血糖症状,大家往往认识不足,因而十分危险。
“心绞痛”症状张先生是个老糖友,两年前因突发心慌、胸闷住院,发现最主要的血管堵了90%,放置支架才转危为安。最近两周张先生又感觉心慌得厉害,尤其是白天活动的时候,夜间12点左右还因心慌憋醒过,坐起休息大半天,症状才缓解。难道是心脏血管再次堵塞了?医院做了好几次心电图都显示正常,心肌酶也正常。后来医生建议她监测一下血糖,结果发现白天的血糖多数在4.5mmol/L左右,夜里最低只有3.2mmol/L,原来这种“心绞痛”症状竟然是低血糖的表现。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调整药物及合理饮食,张先生的血糖控制住了,“心绞痛”也未再出现。
“脑卒中”症状最近几天,糖友刘女士感冒了,饭量明显减少,刘女士没当回事,降糖药也照吃。但家人奇怪地发现,刘女士变得不爱说话不爱动了,也不搭理人,还老犯困。医院后,医生起初怀疑发生了刘女士急性脑卒中,做了脑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脑部并没有异常,又化验了血糖,结果是3.5mmol/L,低血糖了!经过口服葡萄糖,并调整降糖药物,刘女士血糖正常了,人也恢复了以前的样子。
“精神病”症状这天晚餐前,糖友李先生打完短效胰岛素,准备半小时后吃饭,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有急事发生,于是他顾不上吃饭匆忙外出了。两小时后回到家,妻子发现平时言谈举止温文尔雅的李先生一反常态,说话颠三倒四,还胡乱骂人。没办法,家人把李先生医院,一查血糖只有2.0mmol/L,立即给予静脉葡萄糖输液,很快,李先生的“精神病”症状消失了。
“感冒”症状顾老师是一位模范病友,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有一次复诊,她说这几天总觉得全身酸软、下肢无力,估计是感冒了,要求顺便开点感冒药。主治医生很有经验,立即建议她查个随机血糖,果不其然,血糖偏低。通过及时加餐和药物调整,顾老师的血糖很快正常了,“感冒”症状也消失了。
“清晨高血糖”症状老王患糖尿病10年了,总觉得自己久病成医了,最近空腹血糖有点偏高,于是自行加大睡前胰岛素剂量,结果空腹血糖反而更高了。不得已求助医生,医生建议老王监测一下凌晨3点钟左右的血糖,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夜间血糖只有2.8mmol/L。医生告诉他,这是苏木杰现象,因为半夜发生低血糖,导致次日早晨血糖反跳升高,正确的做法是要减少睡前胰岛素剂量。按照医生的指导调整之后,老王的空腹血糖果然正常了。
总结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出,临床有些低血糖的症状很不典型,蒙蔽性很强,表现多种多样,因而更可怕。咱们糖友遇到类似上面几种情况,一定要想一想是否发生了低血糖,或者平时多嘱咐家人,出现类似情况时应及时测一下血糖,及时就诊,及时处理,避免发生意外。
科室简介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创立于年,在贾淑琴主任带领下成立,与消化科共用门诊和病房(内二科),年独立内分泌科门诊,艰难发展。年独立内分泌科病房,与消化科共用护理单元(十病区);医院任命任卫东担任内分泌科主任,内分泌科确立了以建成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团结协作的学习型团队为目标,开展了胰岛素泵治疗、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糖尿病神经血管病变筛查,动态血糖监测等以糖尿病诊治为主的医疗技术,不断发展。
年内分泌科独立成立24病区,在任卫东主任带领下快速发展,先后开展了甲亢碘治疗、骨质疏松症、矮小、内分泌高血压、垂体疾病、性发育异常、多囊卵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内分泌专业疾病诊疗,成为一个兼有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以治疗内分泌疾病为特色的专业科室。
内分泌科现有医生1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硕士生导师1人,博士生(在读博士)2人,医生均为研究生学历。有护士17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有2名护士持有糖尿病教育专科护士证。
内分泌科年门诊量4.3万人次,目前门诊开设了生长发育(矮小)门诊、内分泌高血压门诊、糖尿病宣教(免费)门诊、肥胖专病门诊、甲状腺专病门诊,内分泌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
内分泌科病房床位65张,年住院人次。科室是国家卫计委授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内分泌专业)培训基地,是中华医学会授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认证单位,糖尿病院内血糖管理培训实践基地,共青团河北省青年文明号。曾多次获得过院级的“先进科室”、“先进护理集体”等称号。
内分泌科于年7月9日创立了一附院内分泌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umuf.com/smjj/5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