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苏木 > 苏木价格 > 正文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立足实际谋发展全力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8/20 13:12:58

未来

发展

记者

书记您好,面对未来的发展,伊和乌素苏木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是怎样的?

我认为伊和乌素苏木今后五年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要从四个方面决胜全面小康,概括起来用12个字,就是“强基础、保生态、促转型、谋发展”。

伊和乌素苏木党委书记格日勒图

强基础

过去五年苏木的基础设施可以说是有了很大的进步,完成了公里小油路建设,节水灌溉也全面铺开,但是还不够,离农牧民的期盼、离下一步发展需要还有差距。未来五年,我们从水电路讯等方面着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水利方面。全面推广实施节水灌溉,使全苏木水浇地的95%以上实现节水灌溉。继续实施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一方面要彻底解决偏远地区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逐步解决人口较为集中的两个社区、三个移民区及60户以上自然村的自来水问题;另一方面要实施严格的地下水管用制度,推进节水型苏木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地下水计量取用工程。二是电力方面。继续加大农网改造力度,力争50万清洁能源汇流站落地伊和乌素境内,实现生产动力用电全覆盖。三是交通方面。争取新建公里通村小油路,构筑各嘎查村西通鄂旗、南连国道,北接国道、东入省道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建成国道和省道伊和乌素段,规划实施国道与省道直线横穿伊和乌素段二级公路;争取菩提济度寺至吉日嘎朗图穿沙旅游线路开工建设;全力争取锡磴线拓宽改造项目。四是通讯方面。加强苏木移动通讯设备建设,彻底改善苏木全境通讯质量。五是其他方面。加大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力度,建成规范化垃圾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后续管理工作,特别是对苏木境内公里小油路进行全面养护;搞好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根治脏乱差现象,营造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保生态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动生态建设持续改善。要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坚决守住生态发展底线。伊和乌素苏木有万亩草牧场、18万亩耕地、45万亩林地,我们要在保护好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林沙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一是全面启动草牧场改良工程。通过种植多年生优质牧草,改良牲畜品种,建成无公害大牧区牧场。二是要继续严格实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及草畜平衡制度,通过和农牧民签订草原建设和保护责任状,坚决禁止滥垦滥挖以保护草原生态。三是继续推动3个百万亩生态林建设进程。在退出沙化区建成万亩生态碳汇林,在西北沟保护和种植万亩野生、半野生人工甘草,在硬梁区种植万亩大、小白柠条和杨柴。四是加强西北沟甘草品牌保护和发展。在保护野生甘草,鼓励人工种植甘草的同时,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形成合理开发利用的产业格局,实现甘草种植、加工和制药一体化经营,使西北沟甘草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

促转型

要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优化品种,增绒增肉”“精深加工,品牌发展”的思路,着力推进养殖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草原单位面积产出率,突出抓好肉羊肉牛品种改良。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种植业。因地制宜,全力推广促进有机饲草料建设为主的高效现代种植业,健全土地草牧场流转服务平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同时积极落实各级扶持农牧业产业发展和惠农专项补贴相关政策。二是稳步推进畜牧业发展。调整养殖结构,提高草原单位面积产出率,实现畜牧业发展良性循环。以放牧营养调控岗位科学家试验示范基地、西北地区荒漠草原绒山羊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试验示范基地为依托,全力推广“两高一优”杭锦白绒山羊,引进科研团队狠抓白绒山羊种子改良工程,着力完善杭锦白绒山羊良繁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大户打造种公羊示范基地,加大纯种羊推广力度,提高白绒山羊核心竞争力。利用家庭牧场、养殖户等发展绒肉优质兼用养殖,形成种养殖相结合、产供销于一体的发展格局。三是积极推进农村牧区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草牧场确权换证工作,今后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以新的确权换证证书为依据。健全土地草牧场流转服务网络,有序推进农村牧区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促进规模化转型发展,维护企业和农牧民利益。四是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立足地域实际引进农牧业、旅游业龙头企业,引进瑞德兴泰源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带动羊肉精加工,依托北牧田园实现传统养殖业品牌化,建成旗内一流无公害畜产品输出基地,不断引领和带动种养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快无公害伊和乌素地理标志的申请认证,搭乘“互联网+”销售无公害农畜产品快车,依托创业园区,利用阿努等电商平台,创新营销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就业率,增加农牧民收入。

谋发展

以资源优势为载体,构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产业。一是培育文化旅游产业经济圈。依托宗教文化旅游区(菩提济渡寺等五大宗教庙宇)、摩林河水上游乐区、万亩马莲滩草原风情区、伊和温泉疗养区、沙漠探险区、濒危植物保护区和绿色能源观光区,加快构建“七区一线两日游”,发展原生态草原风情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着力培育以乡村旅游为补充的闭合型文化旅游圈,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将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我苏木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二是科学制定旅游规划。要全面整合草原文化、蒙元文化、特色民俗等旅游资源,不断完善旅游发展规划,力争把伊和乌素旅游资源有效连接到全旗特色旅游精品线路上,形成与其他地区线路互通、客源互流、产品互补的旅游市场。三是强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景点交通网络建设和信号全覆盖工程,改善景区供水、供电、环卫等基础设施条件,为游客提供便捷服务。四是建立政府支撑文化旅游发展的保障体系。在机制方面,做好文化旅游基础工作,形成政策驱动、项目拉动、投资撬动、人才支撑的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在运作模式方面,采取PPP投融资模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鼓励文化旅游企业与政府合作并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文化旅游领域。要理顺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利益关系,组织引导广大农牧民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形成富民新产业。五是提高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水平和景区接待能力。同时,注重创意创新,积极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及民族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不断丰富内容、转变方式、搞好服务、促进消费,提升“食、住、行、游、购、娱”要素功能,提高旅游业附加值。

          

我相信未来五年,伊和乌素苏木的前景是美好的,我们要立足实际,主动作为,充分发扬蒙古马精神,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定会开创全苏木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伊和乌素苏木党委书记 格日勒图)

伊和乌素苏木

伊和乌素苏木位于鄂尔多斯西北部,地势平坦、草原辽阔。境内有鄂尔多斯最长的内陆河--摩林河,故又名摩林河草原。全苏木总面积平方公里(万亩),占杭锦旗面积1/4,其中草牧场万亩、耕地面积18万亩、林地面积45万亩,总人口人户,常住人口人户,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人。苏木下辖12个嘎查,2个社区,是一个农牧并举的牧业苏木。

苏木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驰名中外的“西北沟甘草”出产于此。畜牧业是伊和乌素苏木的主导产业,常年牲畜保有量43万头(只),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了以杭锦白绒山羊养殖为主,草原红牛、杜泊肉羊等养殖多措并举的畜牧业新格局。

近年来伊和乌素苏木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紧紧抓住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等民生工程,以“围绕两线夯实基础,立足三区培育产业,彰显特色打造品牌,全面建成天然牧场保护区、白绒山羊繁殖地”的发展规划为总抓手,转型发展、创新创业,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苏木整体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生态建设和旅游文化产业初具雏形。

本期编辑:刘檬总编辑:刘晓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umuf.com/smjg/84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苏木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