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苏木 > 苏木价格 > 正文 > 正文

苏木历代本草汇言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8/31 21:35:41
北京中科忽悠 http://www.xftobacco.com/

苏木

苏木(苏方木)

苏木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野生或栽培。主产于广西、云南、台湾、四川等地。原植物生于海拔~米的山谷丛林中。喜温暖湿润环境,以酸性砂质壤土和粘土最宜生长。味甘、咸、微辛,性平。归心、肝、脾经。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临床用名苏木。

《海药本草》:苏方木,谨按徐表《南海记》,生海畔,叶似绛,木若女贞。味平,无毒。主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安,怯起冲心,腹中搅痛,及经络不通,男女中风,口噤不语。宜此法,细研乳头香细末方寸匕,酒煎苏方,去滓,调服,立吐恶物,差。

《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气心腹痛,月候不调,及蓐劳,排脓,止痛,消痈肿。扑损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痢,并后分急痛。

《药类法象》:主破血,产后血胀满欲死,排脓止痛,消痈肿瘀血,月经不调,及血晕口噤。

《汤液本草》:苏木

内容:气平,味甘、咸。甘而酸、辛,性平。甘胜于酸辛,阳中之阴。无毒。

《本草》云∶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排脓止痛,消痈肿瘀血,妇人月水不调及血晕口噤。

《心》云∶性平,甘胜于酸辛。去风,与防风同用。

《珍》云∶破死血。

《本草发挥》:洁古云:性凉,味甘酸而微辛,阳中之阴。发散表里风气,破死血。

《本草衍义补遗》:味辛甘咸,乃阳中之阴。主破血、产后胀满欲死,排脓止痛,消痈肿瘀血、月经不调及血晕口噤极效。

《本草蒙筌》:苏方木

味甘、咸,气平。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多生海外,堪用染红。入药惟取中心,煎酒专行积血。女科姿通月水,产后败血立除。外科仗散肿痈,跌扑死血即逐。同防风散表里风气,调乳香治口噤风邪。

《本草纲目》:(《唐本草》)

苏木。

时珍曰:海岛有苏方国,其地产此木,故名。今人省呼为苏木尔。

恭曰:苏方木自南海、昆仑来,而交州、爱州亦有之。树似庵罗,叶若榆叶而无涩,抽条长丈许,花黄,子生青熟黑。其木,人用染绛色。

珣曰:按:徐表《南州记》云:生海畔。

叶似绛,木若女贞。

时珍曰:按:嵇含《南方草木状》云:苏方树类槐,黄花黑子,出九真。煎汁忌铁器,则色黯。其木蠹之粪名曰紫纳,亦可用。暹罗国人贱用如薪。

斅曰:凡使去上粗皮并节。若得中心纹横如紫角者,号曰木中尊,其力倍常百等。须细锉重捣,拌细梅树枝蒸之,从巳至申,阴干用。

甘、咸,平,无毒。

杲曰:甘、咸,凉。可升可降,阳中阴也。

好古曰:味甘而微酸、辛,其性平。

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水煮五两,取浓汁服(《唐本》)。

妇人血气心腹痛,月候不调及蓐痨,排脓止痛,消痈肿扑损瘀血,女人失音血噤,赤白痢,并后分急痛(大明)。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安,心腹搅痛,及经络不通,男女中风,口噤不语。并宜细研乳头香末方寸匕,以酒煎苏方木,调服,立吐恶物瘥(《海药》)。

霍乱呕逆,及人常呕吐,用水煎服(藏器)。破疮疡死血,产后败血(李杲)。

元素曰:苏木性凉,味微辛。发散表里风气,宜与防风同用。又能破死血,产后血肿胀满欲死者宜之。时珍曰:苏方木乃三阴经血分药。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

旧一,新五。

产后血晕:苏方木三两,水五升,煎取二升,分再服。(《肘后方》)。

产后气喘,面黑欲死,乃血入肺也:用苏木二两,水两碗,煮一碗,入人参末一两服。

随时加减,神效不可言。(胡氏方)。

破伤风病:苏方木(为散)三钱,酒服立效。

名独圣散。(《普济方》)。

脚气肿痛:苏方木、鹭鸶藤等分,细锉,入淀粉少许,水二斗,煎一斗五升,先熏后洗。(《普济方》)。

偏坠肿痛:苏方木二两,好酒一壶煮熟,频饮立好。(《集简方》)。

金疮接指:凡指断及刀斧伤。用真苏木末敷之,外以蚕茧包缚完固,数日如故。(《摄生方》)

《药鉴》:气寒,味甘咸,无毒,可升可降,阴也。诸血家之要药也。与川芎同用,则散头目之血热。与红花同用,则治产后之血瘀。与皂角刺同用,则逐痈肿之血死。与四物汤同用,则滋骨蒸之血枯。要之热去则血凉,瘀除则血新,死逐则血活,枯滋则血润。

《药性解》:苏木,味甘咸,性平,无毒,入肝经。主破产后恶血、疮疡死血、一切跌扑损伤,调月水,去瘀血,和新血,排脓止痛,消痈散肿及主霍乱呕逆、赤白痢下。

按:苏木专主血分,宜入肝经,然破血之功多而和血之功少,勿得多用,以伤阴分。

《景岳全书》:味微甘微辛,性温平,可升可降,乃三阴经血分药也。少用则和血活血,多用则行血破血。主妇人月经不调,心腹作痛,血癖气壅。凡产后血瘀,胀闷势危者,宜用五两,水煮浓汁服之。亦消痈肿死血,排脓止痛,及打扑瘀血,可敷。若治破伤风,宜为末酒服,立效。

《本草经疏》:苏木禀水土之气以生,故其味甘咸,气平无毒。好古加辛。降多于升,阳中阴也。入足厥阴,兼入手少阴,足阳明经。凡积血,与夫产后血胀闷欲死,无非心肝二经为病。此药咸主入血,辛能走散,败浊瘀积之血行,则二经清宁,而诸证自愈。日华子主妇人血气心腹痛,月候不调,及蓐劳,排脓止痛,消痈肿,扑损瘀血,女人失音血噤。《海药》主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净,心腹搅痛,及经络不通。悉取其入血行血,辛咸消散,亦兼有软坚润下之功,故能祛一切凝滞留结之血,妇人产后,尤为所须耳。

简误:产后恶露已尽,由血虚腹痛者,不宜用。

《雷公炮制药性解》:苏木,味甘咸,性平,无毒,入肝经。主破产后恶血、疮疡死血、一切跌扑损伤,调月水,去瘀血,和新血,排脓止痛,消痈散肿及主霍乱呕逆、赤白痢下。酒蒸阴干用。按:苏木专主血分,宜入肝经,然破血之功多而和血之功少,勿得多用,以伤阴分。雷公云:凡使,去上粗皮并节了。若有中心文横如紫角者,号曰木中尊色,其力倍常百等。须挫细了,重捣,拌细条梅树枝蒸,从巳至申,阴干用。

《本草乘雅半偈》:苏方木(唐本草)

震苏苏震行无眚,方其义也义以方外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甘咸平,无毒。

主破血。产后血胀,闷绝欲死者,水煮五两,取浓汁服。

曰∶出南海、昆仑。树似青槐,材似赤降,中心有横纹似紫角者,号木中尊,功力倍尝百倍也。修事去粗皮,并节,锉极细,梅枝捣烂,同拌蒸之,从巳至申,阴干用,用染绛色,见铁器,则色黯不鲜。

先人云∶苏有疏畅义;方有不动义,具厥阴风木之才,非分崩离坼之比。

曰∶死而更生曰苏;赋形有尝曰方;东方之行曰木。木以色胜,当判入肝,肝之心药,肝之血分气药也。肝主色,自入为青,入心为赤,肝藏血,心藏血脉之气也。故主血中诸眚,闷绝欲死者,功能屠绝鬼气,苏醒人魂,一名屠苏者以此。

《本草易读》:苏木

内容:切细蒸用。

甘,咸,无毒。破血消肿,行瘀止痛。开症癖而除恶露,止霍乱而解呕逆。

自南海、昆仑来,而交州、爱州亦有之。叶似榆叶而无涩,抽条长丈许,花黄,子青熟黑。产后气喘,(因恶露不行。水煎冲参末服。)

《本草备要》:泻,行血,解表甘、咸,辛凉。入三阴血分。行血去瘀,发散表里风气(宜与防风同用)。治产后血晕(《肘后方》∶煮汁服。海藏方加乳香,酒服),胀满欲死,血痛血瘕,经闭气壅,痈肿朴伤,排脓止痛。多破血,少和血。出苏方国,交、爱亦有。忌铁。苏木《本经逢原》:苏木阳中之阴,降多升少,肝经血分药也。性能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苦酒煮浓汁服之。本虚不可攻者,用二味参苏饮,补中寓泻之法,凛然可宗。但能开泄大便,临证宜审。若因恼怒气阻经闭者,宜加用之。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如产后恶露已净,而血虚腹痛,大便不实者禁用。

《本草从新》:苏木

内容:泻、行血祛风。

甘咸辛平。入三阴血分。行血去瘀。宣表里之风。(元素曰∶宜与防风同用、但此之治风、即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不宜与防风同用也。)治产后血晕。胀满欲死。(葛洪肘后百一方、煮汁服、海药方、加乳香酒服、此皆产后败血上冲实证也、若挟虚气喘、面黑欲死、乃败血乘虚入肺也、用苏木二两、水二碗、煮一碗、入人参末一两服、随时加减、神效不可言、若产后去血多、气随血去、脉微神倦、口鼻气冷、胸腹无滞而晕者、宜单用大剂独参汤、以固其脱。)血痛血瘀。经闭气壅。痈肿扑伤。排脓止痛。无瘀滞者忌之。出苏方国。(故忌铁。(末敷刀斧断指、外以蚕茧缚好、即接。)

《得配本草》::甘、辛、咸。入足三阴经血分。达下焦,泄大便,破死血,散痈肿,排脓止痛。得人参,疗产后气喘。配乳香,治血风口噤。使防风,发表里风气。锉碎,酒煮浓汁入药,治跌扑血瘀作痛。少用和血,多用破血。血虚内痛,勿得乱投。

《本草求真》:[批]凉血破瘀。

苏木专入心、胃。甘咸辛凉。功用有类红花,少用则能和血,多用则能破血。但红花性微温和,此则性微寒凉也。故凡病因表里风起,而致因滞不行,暨产后血晕胀满以死,及血痛血瘕,经闭气壅,痈肿,跌扑损伤等症,皆宜相症合以他药调治。如疏风则与防风同用,行血则与乳香同用。《海药方》。但性平疏泄,产后恶露已尽,大便不实者,均应禁用。

《本草便读》:苏木

味甘咸而平性。入心肝以达脾。活血行瘀。消风散肿。(苏木此物专走血分。活血行血而无别用。虽味甘咸平无毒之品。然血中无滞者。仍属不宜。能治风。亦血行风自灭耳。

《本草撮要》:

内容:味甘咸辛平。入手足太阴少阴厥阴经。功专行血去瘀。宣表里之风。得乳香酒服治产后败血上冲。得人参治败血乘虚入肺。挟虚气喘垂危。若刀斧断指。以末敷之。外以蚕茧缚好即接。虚甚无瘀滞者忌服。

《本草分经》:甘、咸、辛,平。入三阴血分,行血去瘀,因宣表里之风。

《本草择要纲目》:苏木

甘咸平无毒。可升可降。阴中阳也。

破血。产后血胀。消痈肿扑损瘀血心腹搅痛。及经络不通。乃三阴经血分药也。少用则和血。多用则破血。

《玉楸药解》:味辛、咸,气平,入足厥阴肝经。调经行血,破瘀止痛。苏木善行瘀血,凡胎产癥瘕、疮疡跌扑、一切瘀血皆效。

《饮片新参》:

形色:色鲜黄。性味:苦平微香。功能:去瘀理气,止痛消肿。分量:八分至一钱半。用法:生用。禁忌:血虚者忌用。

《中药大辞典》为豆科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全年可采。除去外皮及边材,取心材,晒干。分布广西、广东、台湾、贵州、云南、四川等地。产于广西、云南、台湾、广东(海南岛)、四川等地。

《雷公炮炙论》雷公云∶凡使,去上粗皮并节了。若有中心文横如紫角者,号曰木中尊色,其效倍常百等。凡修事,须细剉了,重捣,拌细条梅枝蒸,从巳至申,出,阴干用。

1.巴西苏木素具有抗炎作用。

2.苏木能增冠脉流量,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其煎剂与巴西苏木素可使离体蛙心收缩力增强。

3.实验证明,巴西苏木素与苏木精均具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4.苏木具有镇静催眠作用。

(整理/唐鹏)

(校对/小K)

(媒体/全思捷)

▼点击查看药典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sumuf.com/smjg/5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苏木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